月底,工信部發布了《工業節能“十二五”規劃》,確立了到2015年實現工業節能量6.7億噸標準煤的目標。“這個目標的實現并不容易,容易摘掉的果子在‘十一五’都被摘完了,剩下的果子要跳起來摘才行。”美國自然資源委員會能源與氣候變化高級顧問楊富強表示,“由于技術節能的空間已經不大,‘十二五’的節能重點應該在于結構節能。”
工信部的數據顯示,“十一五”期間,我國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6%,年均下降5.8%,實現節能量7.5億噸標準煤,以年均6.98%的能耗增長支撐了年均11.57%的工業增長。
但是,“十二五”任務非常艱巨。“‘十一五’期間出現了兩個‘不降反升’,給工業節能帶來了更大的困難。”在2月22日召開的工業節能政策實踐研討會上,工信部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工業節能處處長余薇表示。一是工業能源消耗總量占全社會總能耗的比重,由2005年的70.9%上升到2010年的73%;二是鋼鐵、有色金屬、建材、石化、化工和電力六大高耗能行業的能源消耗量占工業總能耗的比重,由2005年的71.3%上升到2010年的77%。
規劃則提出,將建立并健全新上項目管理部門聯動機制和項目審批問責制,對未完成年度節能目標任務的地區,其新上高耗能項目采取區域限批措施。
“目前高耗能產業正在由東部向中西部轉移,但這種產業轉移并不會降低工業能耗水平。”楊富強指出。
“控制高耗能產業只是結構節能的一方面,另一方面應該努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。”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效中心副主任熊華文指出,新興產業的附加值相對較高,在同樣能源消費的前提下,其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水平相對較低。
此外,工信部提出將分步推進國家、省、市(縣)三級工業節能監測體系建設,增強節能預測預警能力,對能源消費總量增長過快的地區和行業,及時預警調控。 |